敗血癥是指病原微生物侵入血液循環(huán)并在其中生長(cháng)繁殖,產(chǎn)生毒素和其他代謝產(chǎn)物引起的全身性炎癥反應綜合征。敗血癥主要由細菌感染引起,也可能由真菌、病毒或其他病原體導致,臨床表現為寒戰、高熱、心率增快、呼吸急促、白細胞計數異常等,嚴重時(shí)可發(fā)展為膿毒癥休克或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。
敗血癥最常見(jiàn)的病因是細菌感染,如金黃色葡萄球菌、大腸埃希菌、肺炎鏈球菌等。這些病原體可通過(guò)皮膚傷口、呼吸道感染、泌尿系統感染等途徑進(jìn)入血液。真菌性敗血癥多見(jiàn)于免疫功能低下者,如念珠菌屬感染。病毒感染引起的敗血癥相對少見(jiàn),但免疫缺陷患者需警惕巨細胞病毒等機會(huì )性感染。治療需根據血培養結果選擇敏感抗生素,如注射用頭孢曲松鈉、注射用美羅培南等。
病原體及其毒素可激活機體免疫系統,釋放大量炎癥介質(zhì)如腫瘤壞死因子、白細胞介素等,導致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。臨床表現為體溫超過(guò)38攝氏度或低于36攝氏度,心率大于90次/分,呼吸頻率大于20次/分。這種情況需立即進(jìn)行抗感染治療,同時(shí)使用注射用地塞米松磷酸鈉等藥物控制過(guò)度炎癥反應。
約半數敗血癥患者可找到明確感染源,如肺部感染、腹腔感染、泌尿系統感染等。肺炎繼發(fā)敗血癥常見(jiàn)于老年人,表現為咳嗽、咳痰伴持續高熱。腹腔感染如化膿性膽管炎可引起革蘭陰性桿菌敗血癥。治療需清除感染源,如腹腔膿腫引流,并聯(lián)合使用注射用哌拉西林鈉他唑巴坦鈉等廣譜抗生素。
嬰幼兒、老年人、糖尿病患者、惡性腫瘤患者、長(cháng)期使用免疫抑制劑者更易發(fā)生敗血癥。新生兒敗血癥多由B族鏈球菌或大腸埃希菌引起,表現為喂養困難、體溫不穩定。糖尿病患者易發(fā)生足部感染繼發(fā)敗血癥。這類(lèi)患者出現發(fā)熱等疑似癥狀時(shí),需立即就醫進(jìn)行血培養檢查。
嚴重敗血癥可導致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、急性腎損傷、凝血功能障礙等多器官衰竭?;颊呖赡艹霈F意識改變、尿量減少、皮膚瘀斑等癥狀。此時(shí)需入住重癥監護病房,進(jìn)行機械通氣、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等器官功能支持,并使用注射用烏司他丁等藥物調節免疫反應。
預防敗血癥需注意及時(shí)處理感染病灶,保持皮膚黏膜完整性,避免濫用抗生素。高危人群可接種肺炎球菌疫苗、流感疫苗等。出現寒戰高熱等疑似癥狀時(shí),應在醫生指導下完善血常規、降鈣素原、血培養等檢查。治療期間需保證充足營(yíng)養攝入,適當補充維生素C和優(yōu)質(zhì)蛋白,維持水電解質(zhì)平衡?;謴推趹苊鈩×疫\動(dòng),定期復查炎癥指標。
99次瀏覽 2025-11-24
144次瀏覽 2025-11-24
394次瀏覽 2025-11-24
167次瀏覽 2025-11-24
103次瀏覽 2025-11-24
165次瀏覽 2025-11-24
144次瀏覽 2025-11-24
180次瀏覽 2025-11-24
196次瀏覽 2025-11-24
87次瀏覽 2025-11-24
181次瀏覽 2025-11-24
107次瀏覽 2025-11-24
112次瀏覽 2025-11-24
92次瀏覽 2025-07-15
119次瀏覽 2025-11-24
119次瀏覽 2025-11-24
96次瀏覽 2025-11-24
401次瀏覽 2024-09-25
133次瀏覽 2025-11-24
114次瀏覽 2025-11-24
112次瀏覽 2025-11-24
109次瀏覽 2025-11-24
1304次瀏覽
815次瀏覽
880次瀏覽
1031次瀏覽
836次瀏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