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(lái)源:博禾知道
13人閱讀
持續37.5℃低燒不退可能由普通感冒、流感、細菌感染、結核病等原因引起,可通過(guò)物理降溫、藥物干預、病因治療、免疫調節等方式緩解。
1、物理降溫體溫未超過(guò)38.5℃時(shí)優(yōu)先采用溫水擦浴、退熱貼等方式降溫,避免酒精擦拭刺激皮膚,兒童需家長(cháng)監測體溫變化。
2、藥物干預持續低燒伴不適可遵醫囑使用對乙酰氨基酚、布洛芬或阿司匹林等解熱鎮痛藥,細菌感染需配合頭孢克肟等抗生素治療。
3、病因治療結核病可能表現為午后低熱伴盜汗,需規范抗結核治療;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低燒需排查抗核抗體等指標。
4、免疫調節反復低燒可能與免疫功能紊亂有關(guān),可檢測淋巴細胞亞群,必要時(shí)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胸腺肽等免疫調節劑。
保持每日2000毫升飲水,選擇西藍花、獼猴桃等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,發(fā)熱超過(guò)3天或伴隨皮疹、意識模糊需立即就醫。
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線(xiàn)答疑
立即咨詢(xún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