細菌性痢疾可通過(guò)抗菌治療、補液支持、飲食調整、腸道微生態(tài)調節、對癥處理等方式治療。細菌性痢疾通常由志賀菌感染引起,表現為發(fā)熱、腹痛、里急后重、黏液膿血便等癥狀。
細菌性痢疾需遵醫囑使用抗生素殺滅志賀菌。常用藥物包括諾氟沙星膠囊、左氧氟沙星片、頭孢克肟顆粒等。諾氟沙星膠囊通過(guò)抑制細菌DNA旋轉酶發(fā)揮作用,對志賀菌有較強抗菌活性。左氧氟沙星片屬于喹諾酮類(lèi)抗生素,能有效穿透腸道組織。頭孢克肟顆粒適用于兒童患者,需注意過(guò)敏反應監測。
腹瀉導致脫水時(shí)需要口服補液鹽散或靜脈補液。輕度脫水可選用口服補液鹽散補充水分和電解質(zhì)。中重度脫水需靜脈輸注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、復方氯化鈉注射液等。補液量根據脫水程度調整,同時(shí)監測尿量和皮膚彈性。
急性期選擇低渣流質(zhì)飲食如米湯、藕粉,緩解后過(guò)渡至低脂少纖維飲食。避免牛奶等產(chǎn)氣食物和高糖飲食加重腹瀉??缮倭慷嗖瓦M(jìn)食蒸蛋、軟面條等易消化食物?;謴推谥饾u增加蘋(píng)果泥、香蕉等含鉀食物。
可配合使用雙歧桿菌三聯(lián)活菌散、枯草桿菌二聯(lián)活菌顆粒等益生菌制劑。這些制劑能抑制致病菌生長(cháng),修復腸道菌群平衡。需與抗生素間隔2小時(shí)服用,避免活性成分被抗生素滅活。
高熱時(shí)可用對乙酰氨基酚片退熱,腹痛明顯者可短期使用山莨菪堿片解痙。蒙脫石散能吸附腸道毒素保護黏膜,但需與其他藥物間隔服用。便血嚴重者需加用維生素K1注射液預防出血。
治療期間需臥床休息,保持會(huì )陰清潔,每次便后用溫水清洗?;颊卟途邞蠓邢?,排泄物用漂白粉處理?;謴推诒苊膺M(jìn)食生冷、油膩及刺激性食物,2周內不宜進(jìn)行劇烈運動(dòng)。密切觀(guān)察體溫和排便情況,若出現持續高熱、意識改變或嚴重脫水需立即復診。預防重點(diǎn)在于飯前便后洗手,不飲生水,不吃變質(zhì)食物。
0次瀏覽 2025-11-26
743次瀏覽 2023-08-28
0次瀏覽 2025-11-26
0次瀏覽 2025-11-26
0次瀏覽 2025-11-26
0次瀏覽 2025-11-26
0次瀏覽 2025-11-26
0次瀏覽 2025-11-26
0次瀏覽 2025-11-26
0次瀏覽 2025-11-26
0次瀏覽 2025-11-26
0次瀏覽 2025-11-26
0次瀏覽 2025-11-26
0次瀏覽 2025-11-26
0次瀏覽 2025-11-26
59次瀏覽 2025-07-15
0次瀏覽 2025-11-26
0次瀏覽 2025-11-26
0次瀏覽 2025-11-26
0次瀏覽 2025-11-26
0次瀏覽 2025-11-26
0次瀏覽 2025-11-26
1368次瀏覽
1279次瀏覽
845次瀏覽
785次瀏覽
961次瀏覽